崇明绿华镇获评国际马拉松特色小镇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2-13 13:51:43
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目前,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公布,崇明绿华镇入选!绿华镇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往下看就知道了~
绿华镇地处崇明西部南端,两面环江,是长江在崇明岛分水岭所在地。镇域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近1万人。该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上海市卫生城镇、上海市文明城镇、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2016年实现产业增加值3.6亿元。农业主导产品为柑橘,是国家级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享誉全国的崇明清水大闸蟹、崇明白山羊和崇明老白酒都具有国家地理标志,明珠湖有机鱼和放心猪肉都是国家认证农产品。
绿华镇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基础条件与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基本要求完全吻合,发展理念前沿,体制机制完善,运动休闲的业态初显端倪。
(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绿华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水系纵横,路网发达,柑橘万亩,各类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0%,空气质量全年保持优质。镇域内占地6500多亩、水面3000多亩的明珠湖公园和西沙湿地国家地质公园是4A级旅游风景区,每年吸引数十万市民来此度假旅游,为发展休闲运动产业、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良好
绿华镇距浦东国际机场150公里左右,驱车从上海市中心经崇明东线长江隧桥至绿华镇约2小时。规划中的崇明越江西线建成后可缩短为1小时。镇域内有1家五星级、2家3星级度假酒店、1个房车露营基地和30余家“农家乐”,总接待住宿能力1000张床位,可供3000人同时用餐。目前崇明区政府正在对西沙明珠湖旅游度假区按照5A级标准实行整体提升,同时还要建设37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届时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酒店接待能力等将得到更大改观。一年后,距绿华镇12公里的崇明第三人民医院(二级)将建成使用,接受上海岳阳医院(三甲)托管,为运动过程中开展医疗救护提供重要保证。
(三)健身环境良好,群众参与广泛
绿华镇现有社区体育场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人均面积约7平方米。重点设施为西沙明珠湖圈30公里自行车绿道、明珠湖公园内的水上运动码头、浮桥、船库、8公里环湖塑胶健身步道、镇文体活动中心和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等。近年来,绿华镇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开展体质监测服务,推进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明珠湖公园是上海市全民健身先进单位。
(四)户外运动发达,体育旅游融合
绿华镇是崇明户外休闲最为发达的区域,近几年重点围绕路跑、水上等运动组织开展活动,为岛内外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如多次举办承办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崇西赛段)、中欧24小时马拉松精英挑战赛、长三角城市龙舟邀请赛、铁人三项赛、PDM自行车全国精英赛、550乡村马拉松赛和全国蟋蟀大赛等。绿华镇盛产柑桔、大闸蟹、白山羊、胖头鱼和老白酒,每到适宜时节,岛内外市民蜂拥而至,在参与路跑、骑车等户外运动的同时又享受丰盛的崇明特色大餐,感受休闲、度假的乐趣。
(五)引领绿色发展,创新社会管理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华镇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依托水系、林地、湿地等自然禀赋资源,通过将体育与旅游、健康、文化等方面的互通融合,积极推动发展绿色消费经济,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努力为人民健身提供丰富的体育产品,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就业提供持续动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二是各项规划相互衔接。绿华镇的项目建设涉及体育、旅游、文化、农业、绿化、水务等多个部门,由区规划土地部门总牵头,协调各部门编制专项规划,使之符合崇明总规和区域控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很多任务与绿华镇有关,如西部郊野公园建设、环岛生态大道建设、西沙明珠湖5A级风景区建设等,这些项目都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融为一体,既实现了多规合一,也为特色小镇建设增加了经费来源。智美体育集团作为今后特色小镇的运营单位,一开始就参与规划工作,为最大程度实现规划、建设和运营的一体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是社会管理安全文明。首先是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在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等安装监控探头、推进群防群控、加强应急处置系统建设等建设“平安小镇”。其次是构建立体有序的社会管理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多中心”(安全生产中心、食品安全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网格管理中心)管理平台、提高信息技术运行管理能力等建设“文明小镇”。第三是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管理,通过对全镇农村生活污水100%纳管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处置不规范养殖、对所有河道进行疏浚、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开展景观廊道建设等建设“美丽小镇”。
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
1、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立足特色小镇,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为出发点,以打造“大健康”业态为重心,构建户外休闲与室内运动相结合,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产业共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形成体育产业形态多样、相关行业交汇融合,既有多态并举,又有垂直纵深的产业发展格局。力争用6至8年时间,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中国以体育产业为核心,与其他行业产业共融发展的绿色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将崇明区绿华镇打造成上海崇明体育产业的创新升级版,使之成为发展绿色经济和促进群众就业相得益彰的体育产业典范之作。打造主题为“中国崇明国际马拉松特色小镇”,定位为“全球路跑者圣地”。小镇的slogan为“生·动”马拉松,生为生态、生生不息;动为运动、动静相宜。
2、近期目标有二个
1、通过打造运动场景、延伸消费产业链,实现“运动+旅游”消费升级版,形成以点带面、辐射上海乃至长三角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体育产业领域重点打造产业价值链长、群众喜爱、参与人数多的体育项目,如路跑、自行车及水上项目,拉长产业链,将赛事表演、培训指导、健身休闲和衍生品做大做强。
体育培训服务。作为路跑教练、跑团团长、专门从业者以及中国田径队的训练基地。基地同时建设室内、室外相结合的运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篮球、羽毛球、健身、游泳等运动项目。
专业运动康复服务。与国际知名运动康复机构合作,建设中国首家专业运动康复中心,为专业运动员、高端社会人士提供运动伤害医疗及术后康复服务。
马拉松博物馆。建设中国首家马拉松博物馆,为中国跑步者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并成为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基地。
中国崇明智美国际马拉松学校。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成立马拉松学校,结合国家田径队和各省市队的训练进行专门教学,同时以专业教学带动大众培训,为马拉松产业培养系统人才。
中国马拉松年会和国际论坛所在地。把中国马拉松年会和各种上规格的马拉松论坛落地特色小镇,打造马拉松智慧高地。
2、立足自有品牌赛事,进行赛事上、下游体育产业业态布局,以点带面,协同发展,打造优势互补、特色明显、发展均衡的赛事IP体系。同时引入外部品牌赛事,整合资源,汇集价值,逐步构建“生态+体育+文化+医疗+旅游+养老”这一生态IP产业链。
品牌赛事建设上将充分利用特色小镇的马拉松赛道,在天气允许情况下,首先做到每周举办一个规模为1000人的十公里田协认证赛,每月举办一个规模为2000人半程马拉松选拨赛,每年举办一个规模为5000人的全程马拉松赛,以及越野跑等活动。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逐步打造属于特色小镇自己的马拉松品牌赛事。
休闲运动设施空间布局
休闲运动设施以明珠湖为核心区,以环绕其外的郊野公园为辐射,外围以房车露营区、极限拓展运动区、亲子娱乐运动区、综合配套区(教育培训、观光旅游、度假酒店及民宿、养老地产、停车场及公共区)为点状分布。运动设施布局为“一带”(路跑及自行车)、“一湖”(水上运动)、“三区”(极限拓展运动区、房车露营区、亲子及趣味运动娱乐区)”。
“一带”是以绿华镇46平方公里整个地区为马拉松和自行车运动带,建设固定的5公里、10公里、半程、全程等多种距离的硬质跑步道、自行车道以及越野、软土跑步道等,运动带沿途设置补给站、休息区、运动损伤救助点等,实现功能多样和复合。
“一湖”是以明珠湖为核心,打造水上项目主题运动区,成为兼具龙舟、赛艇、皮划艇、OP帆船、铁人三项、水上自行车、水上摩托艇等多种运动的水上乐园。
“三区”是建设极限拓展运动区、房车露营区、亲子及趣味运动娱乐区,作为户外运动的承载基地。极限拓展运动区可设置攀岩抱石、蹦极、滑板、小轮车、障碍跑、速度轮滑等项目。